关灯
护眼
字体:

121到底值不值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庞煌看着摆在面前的各种卷宗,陷入了沉思之中。

    他现在面对的不是所熟知的朝堂争斗,而是面对的一个很不知名的暗流集团。不到半个月,顺藤摸瓜的竟然牵涉到了上千人的关系。

    这些关系盘根错节,动一发而牵全身,端的难以下手。

    整个北平府的官员,加上朝廷允许编制内的小吏才有多少人,按北平府这么一个府治之地来说,正式官员还不到十位,再加上二十几位书吏,此外还有约二百名额设衙役,但是仅仅这些,庞煌最近顺藤摸瓜,竟然找出了千余人的编制外人士。竟然超过朝廷规定编制的三倍左右。

    这是什么概念,非正规编制超过了正规编制的四倍!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中,而且这只是代表了北平府治的数字,要是普查一下北平府的七县四州,会有多少人呢?庞煌都不敢继续算下去。

    这也是庞煌迟疑的最大原因之一,而且他还要考虑,现在正规编制中,有多少人浮于事,是滥竽充数之人,还要考虑,府衙猛然少了如此多的编制外之人,会不会耽搁了正常政务的运营?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庞煌现在没有可用之人,基本上他原先的属下都在被监察中,除了刚刚组建的三房六班中,有近一半是新招募过来的,还没有来得及发展自己的势力,剩下的一半,却是分成了几个派系,让人十分头疼。

    行中书省之中左右丞相、平章国事、右丞、左丞好像都有牵连,就连自己这个挂名的参知政事不是也正在整顿队伍吗?更不要说那些根深蒂固的蒙元旧臣了。

    平章国事张鼎,是蒙元时期的户部侍郎,大都光复改名北平后,由徐达举荐为平章国事,只是一个守旧的人物,但是在北平经营二十多年,下面的门生、学生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左丞相刘忠,应该是胡惟庸的拥趸者,定远人,蒙元时举人出身,胡惟庸由太常寺少卿晋级太常寺卿之后,曾经做过近一年的太常寺少卿,前年出南京,以北平行省左丞相参政,虽然不显山露水,但无疑是胡惟庸派过来牵制徐达的人物。

    不过刘忠根基浅薄,人脉不广,也就把握住一个行省礼部,应该翻不起什么浪花。

    右丞相孙亮,乃是燕山侯孙兴祖的族弟,原来一起在徐达手下担任大将,现在其侄孙恪是都督府佥事,和蓝玉是同僚,肯定也是徐达在北平行省安置的一个棋子。

    中书左丞钱思安,乃湖广人,背景不祥,不过胡惟庸曾在湖广通判,很有可能是胡惟庸一派。

    中书右丞李潜,定远人,这个不用查庞煌也知道,李潜是去年自己做知府之前派来具有暗卫身份的最大官员,要不是自己的驸马身份,估计还要听命于这个李潜。

    不过庞煌最忌讳的也就是这个人,因为李潜也有直接向朱元璋奏报的权力,除了不受自己节制之外,其他和自己的待遇一样,就是不知道老朱从哪里找来的这个人,竟然庞煌所熟知的历史中,一点点他的消息也没有。

    当然,这里只是稍微有代表xing的几个人,其他牵涉到各个衙门的还有不少。

    庞煌就不明白,为什么所有人一当官,就要开始拉自己的队伍呢?包括自己在内,开始在怀柔时,庞煌开始甚至想小面积的杜绝这种陋习,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发展,自己也开始拉起了山头。

    真的是自己人才好办事吗?

    可能吧!要是把这些人全部换成自己的人,那么自己做起事来肯定就会得心应手的多了。但是可能吗?

    先不说这种决定会不会违反庞煌的初衷,就说朱元璋会允许自己那样干吗?估计也就允许他老朱放火,绝对不允许自己这个女婿点灯的。

    作为一个外戚,还是低调一些比较好。

    考虑着这个问题,庞煌慢慢的拿起了一个人的卷宗,正是北平府衙监狱内监牢头牛云雷的卷宗。

   &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