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60章 终结的归宿(2)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也是他的心学传人。他之所以在此时召集他们前来,是因为最后的时刻就要到了。

    不久之前,朝廷接到急报,两广地区发生了少数民族叛乱,十分棘手,两广总督姚镆急得跳脚,却又束手无策,万般无奈之下,皇帝想到了王守仁。

    于是王守仁先生又一次接到了救火队员的工作,他被委任为左都御史,前往平叛。

    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了,经过长期征战和常年奔波,他再也经不起折腾了。而且此时他已然成为了知名的哲学家,有很高的学术声望,完全可以拒绝这个差事。

    可是如果他拒绝,他就不是王守仁了,他的这一生就是为国为民活着的。王哲学家决定再次拿起武器,深入两广的深山老林去爬山沟。

    但在此之前,他还有几句必须要说的话。

    钱德洪和王畿肃穆地看着老师,他们在等待着。

    王守仁打破了沉默:

    “我即将赴任,但此去必定再无返乡之日,此刻即是永别之时,望你们用心于学,今后我不能再教你们了。”

    钱德洪和王畿当即泪流满面,马上跪倒在地,连声说道:

    “老师哪里话!老师哪里话!”

    王守仁却笑着摇摇头:

    “生死之事,上天自有定数,我已五十有六,人生已然如此,别无牵挂,只是有一件事情还要交代。”

    钱德洪和王畿停止了悲泣,抬起了头。

    “我死之后,心学必定大盛,我之平生所学,已经全部教给了你们,但心学之精髓,你们却尚未领悟,我有四句话要传给你们,毕生所学,皆在于此,你们要用心领会,将之发扬光大,普济世人。”

    天地竟是如此之宁静,大风拂过了空旷的天泉桥,在四周传来的阵阵风声中,王守仁高声吟道:

    无善无恶心之体,

    有善有恶意之动。

    知善知恶是良知,

    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
    钱德洪与王畿一言不发,屏气凝神,记下了这四句话。

    此即为所谓心学四诀,流传千古,至今不衰。

    吟罢,王守仁仰首向天,大笑之间飘然离去:

    “天地虽大,但有一念向善,心存良知,虽凡夫俗子,皆可为圣贤!”

    嚎哭而来,欢笑而去,人生本当如此。

    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天泉论道,王守仁将他毕生的坎坷与智慧传授给了后人,从这个意义上讲,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。

    但是王守仁先生还不能光荣退休,因为他还要去山区剿匪。

    王先生虽说是哲学家,但某些方面却很像湘西的土匪,放下枪就是良民,拿起枪就是悍匪,一旦兵权在手,大军待发,他就如同凶神恶煞附身,开始整顿所有部队,严格操练。

    这其实并不矛盾,因为王守仁很清楚,对于叛乱者,讲解哲学是没有用的,只有开展武装斗争,枪杆子才是硬道理。

    这就是智慧,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意。

    不过估计王守仁先生也没想到,他的到来对这场叛乱会产生怎样的影响,起码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名声到底有多大。

    在听到王守仁前来征讨的消息后,领导叛乱的两个首领当即达成了共识——投降。

    王先生实在是名声在外,他的光辉业绩、犯事前科早就街知巷闻,连深山老林里的少数民族也是闻名已久,叛乱者也就是想混口饭吃,犯不着和王先生作对,所以他们毫不迟疑地决定接受朝廷招安。

    但这二位首领倒还有个担心,由于王先生之前的名声不好(喜欢耍诈),他们两个怕就算投了降,到时候王先生阴他们一下,翻脸不认人怎么办?

    但事到如今,投降生死未卜,不投降就必死无疑,还是投降吧。

    其实王守仁先生还是守信用的,只有对不讲信义、玩弄阴谋的人,他才会痛下杀手,见到这二位首领后,他下令拖出去打了顿板子(教训一下),就履行了诺言。

    就这样,朝廷折腾了几年毫无办法的两广之乱,王守仁先生老将出马,立马就解决了。

    这件事情给他赢得了更多的荣誉,朝廷上下一片赞扬之声,但这最后的辉煌也燃尽了王守仁的生命之火,他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。

    嘉靖七年(1528)十月,他的肺病发作,在生命垂危之际,他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——回家,从哪里来,就回哪里去吧!

    可是他的病情实在太重了,要等到上级审批,估计坟头上都长草了,王守仁当机立断,带着几个随从踏上了回乡之路。

    但他终究没有能够回去。

    嘉靖七年十一月,王守仁到达了江西南安,再也走不动了,这里就是他最后的安息之地。

    在临终之前,他的门人聚在他的身旁,问他还有什么遗言。

    王守仁笑了笑,用手指向胸前,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:

    “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。”

    鸟,我知道它能飞;鱼,我知道它能游;兽,我知道它能走。飞的我可以射,走的我可以网,游的我可以钓。

    但是龙,我不知该怎么办啊!学识渊深莫测,志趣高妙难知;如蛇般屈伸,如龙般变化,龙乘风云,可上九天!

    对于王守仁先生,我别无他法,只能用这段两千多年以前的文字来描述他,这是他应得的称颂。

    他的心学,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,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,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,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,他的思想流传千古,近代的康有为、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。

    除了中国外,他的心学还漂洋过海,深刻影响了日本、韩国等东亚国家,他本人也被奉为神明,受人日日顶礼膜拜,那位东乡平八郎大将就是他的忠实粉丝。

    彪炳显赫,自明之后,唯此一人而已。

    王守仁的一生,是光明的一生,他历经坎坷,却意志坚定,混迹官场,却心系百姓,他反对暴力和贪欲,坚信正义和良知。

    赞:

    王守仁是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

    他是真正的圣贤,当之无愧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